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

pH值低到爆表的:The Lobster 單身動物園

劇透聲明:奧默亞的電影評論都含有劇透,不喜勿入。
藍色窗簾聲明:裡面眾多情節和影射皆為奧默亞先生的藍色窗簾,並非一定為原作者想傳達的事項。

林法洛會為怎樣的劇本增胖18公斤?引起了我的好奇。在爛番茄新鮮度獲得92%的高分,這部"The Lobster"(原文為龍蝦) 在MOD上架後我就看了三次。
  在某個架空的反烏托邦社會中,成年單身人士都會被送到一間飯店進行配對,若配對失敗,就必須被變成某種動物,流放至森林中。
  表面上這些荒誕不羈的內容,其實一直充斥著我們周遭的社會。只是沒有這麼誇張罷了。在許多傳統社會國家,單身確實是有罪的,但違反的不是法律,而是道德。想想在民國七O、八O年代,到適婚年齡還未結婚的,必須得承受多少的壓力,承受多少的異樣眼光。片中飯店倒數的四十五天,不就像是逐漸逼近的三十歲,壓著你非結婚不可?而這間奇怪的飯店,倒像是婚友社。
  片中有另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設定:在該社會中配對的兩人,都必須有一個很大的共同處。譬如某個男配角,因為受傷而終生跛腳,他亡妻也是跛腳人,但也因為喪妻而來到飯店,他在飯店找不到跛腳女性,但有一個年輕女孩天生會常流鼻血,他也因此都偷偷自撞鼻子造成他也是天生長流鼻血的體質的假象,進而和那女孩配對。
  是說,現實也是如此啊!我們與另一半相處,不就都是盡力地去配合對方,尋找相同之處嗎?但又回過頭來講,沒有共同之處的兩個人,難道就不能在一起嗎?
  還有一個有趣的設定,在森林裡除了流放動物外,還有一群單身人類的反抗組織,由一個反婚姻的女性領導人帶領。該女性領導人是社會的菁英,平常在成功人士的父母面前假裝是一個普通且有伴侶的一般人,但回到森林裡是個嚴格禁止戀愛和調情的領導人。在單身反抗組織中,若是戀愛或調情,都會被施予可怕的刑罰。
  我看到這邊,心理不知默笑了多少回。我們現實社會中的反政府運動,無論是勞團、學運,不也都是這樣為反對而反對?而且為了反對,就堅持反對到底,全盤推翻,不留任何餘地。也沒有轉圜或是協調的空間。
  但就像我以前常強調的,這個世界不是數位的,不是只有0和1,黑與白,其實最多最多的都是在0與1中間的數字,以及在白與黑中間的灰。
  至於這部片為什麼原文片名叫龍蝦,以及在飯店裡面的那些種種奇怪的規則,就讓各位自己去片裡面探索了。另外這部片的結局是預留想像空間的,喜歡看美國片那種最後一定有Ending的人,看之前要有心理準備。
  總之裡面太多在諷刺近代社會的現況,也影射過去曾經出現過的反烏托邦社會,是文化研究者必看的一部好片。但絕對不是看了會爽的娛樂片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